2021年9月9日 · 研究团队发展出了高效负载纤维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的连续化方法,解决了聚合物复合活性层与导电纤维集流体的界面稳定性难题,通过自主设计和建立面向纤维锂离子电池连续构建装置(图a),从而实现了活性材料在连续光滑纤维表面的高效负载和精确准调控
北京时间9月1日23时,顶级水平水平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教授团队的一项最高新研究,题为《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构建》("Scalable production of high-performing woven lithium-ion fibre batteries"),该研究发现了
2021年9月2日 ·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团队通过系统揭示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随长度变化的规律,有效解决了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和纤维电极界面稳定性难题,连续构建出兼具良好安全方位性和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2024年4月25日 · 基于连续化制备方法,团队实现了数千米长度纤维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其能量密度达到128瓦时/公斤,实现5C大电流供电,可有效为无人机等大功率用电器供电。 高性能纤维电池具有优秀的耐变形能力,在经历10万次弯折变形后容量保持率大于96%。 通过自主设计关键设备,团队建立了纤维电池中试生产线,实现每小时300瓦时的产能。 这相当于每小时生产的电池
2024年6月27日 · 在不断发展的便携式电源解决方案领域,锂聚合物 (LiPo) 和锂离子 (Li-ion) 电池脱颖而出,成为两大竞争者。 这两种电池在为各种设备供电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到无人机和电动汽车。 尽管 LiPo 和 Li-ion 电池具有利用锂进行储能的共同特点,但它们在设计、性能和应用适用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锂聚合物电池(LiPo)和锂离子电
2024年4月25日 · 最高终,团队实现了数千米长度纤维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其能量密度达到128瓦时/公斤,实现5C大电流供电,可有效为无人机等大功率用电器供电,同时具有优秀的耐变形能力,在经历100000次弯折变形后容量保持率大于96%。
2021年9月1日,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 在高分子纤维器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了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与长度之间的双曲余切函数关系,有效解决了活性材料和纤维电极界面稳定性难题,连续构建出兼具高安全方位性、高性能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2021年9月2日 · 相关研究成果以《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构建》("Scalable production of high-performing woven lithium-ion fibre batteries")为题,于北京时间9月1日发表在Nature上,审稿人评价这个工作是"储能领域和可穿戴技术领域的里程碑研究"("landmark research not only in
2021年9月2日 · 近日,团队通过系统揭示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随长度的变化规律,有效解决了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和纤维电极界面稳定性难题,连续构建出兼具良好安全方位性和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2024年4月30日 · 作为能源领域的一个全方位新的研究方向,纤维锂离子电池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三个难题:是否可以通过设计纤维结构获得柔软的锂离子电池,使电池可被应用于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