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日 · 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是含有铁离子和铬离子的溶液,其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在铁铬液流电池的研究初期,分别将FeCl 2 和CrCl 3 溶于HCl溶液中作为正负极电解液。但是,由于离子传导膜两侧的渗透压不同,容易出现离子交叉互串,从而降低电池
2023年3月7日 · 铁铬液流电池(ICRFB)作为最高先被提出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它利用成本低廉原料丰富的铁和 铬作为活性材料,理论成本低于全方位钒液流电池和锌溴液流电池,具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
2024年3月26日 · 铁-铬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低成本、长寿命、适用于大规模长时储能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电解液反应活性物质为Fe2+/Fe3+和Cr2+/Cr3+电对,通常采用盐酸作为支持电解质.电解液作为反应物质的载体,是整个储能系统的容量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电解液的性能决定
2024年3月20日 · 主要开展了全方位铁液流电池配体的研究,通过配体的设计开发性能优良的电解液,从电解液的黏度、形成沉淀的情况等方面进行电解液组成的优化。 构筑了全方位溶性全方位铁液流电池,进行了500圈充放电的测试,表明了全方位铁液流电池稳定性比较良好,能量效率比较高
2024年10月17日 · 近年来,以"容和一号"为代表的铁铬液流储能电池体系,因其比全方位钒液流具有更低的电解液成本,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铁铬的研究改进方向(电解液、电极、隔膜以及电池结构)进行一定阐述,供各位读者参考。
2024年3月29日 · 组装的全方位铁液流电池实现了80 mW cm-2 的功率密度和250圈循环99%的电流效率,且循环稳定性有效提升了10倍。 这证明了电极界面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铁负极性能,为实现全方位铁液流电池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新途径。
2024年9月23日 · 团队通过调节电解液中活性物质的溶剂化结构,揭示了其对 Fe (CN) 64- /Fe (CN) 63-低温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拓宽了锌铁液流电池的低温适应性。 储能技术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技术。 锌铁液流电池因其功率密度高、成本低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锌铁液流电池正极以 Na 4 Fe (CN) 6或 K 4 Fe (CN) 6作为活性物质,其在
2024年2月3日 · 全方位铁液流电池于1981年由Hruska提出,其正负极活性物质为不同价态的含铁化合物,解决了电解液互串的问题。全方位铁液流电池按照电解质不同可以分为酸性全方位铁液流电池和碱性全方位铁液流电池,利用的是Fe(Ⅱ)/Fe(0)和Fe(Ⅲ)/ Fe(Ⅱ)两组氧化还原对,放电过程中阳极上
2024年3月18日 · 本文从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的理化性能研究与优化、析氢的缓解技术、容量恢复技术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一、电解液理化性能研究与优化
2020年9月6日 · 利用液流电池技术实现大规模储能需要大量包含电化学活性物质的电解液,通常由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化合物、溶剂及添加剂组成。 由于铁元素具有储量丰富、环保无污染等优点,铁单质或铁的化合物是液流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的理想材料,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基于现有的研究工作,综述了不同类型的铁基混合液流电池和全方位液流电池的研究进展,梳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