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7日 · 研究发现硅的容量在 50 多个恒电流循环中保持稳定。正极方面,开发了浆料磷酸铁锂,比容量超过3.5mAh/cm 2 和 180mAh/g。这些材料及其与各种电解质的组合的电化学表征是在小型电池中进行的。根据这些结果,设计、开发和制造了 820 mAh 软包电池(演示
2024年1月11日 · ICM — 以 应用 为导向的高水平 创新 研究 文章导读 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要求下一代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能量密度。硅(Si)具有 3579 mA h g-1 的高理论容量和理想的锂插层电位(<0.5 V),作为下一代负极材料受
2023年4月28日 · 硅碳负极材料是一种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2024年9月4日 ·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张涛研究员和孙壮副研究员,采用"微刻碳"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丰富锂官能团的多孔石墨基体,将其与纳米硅复合,合成出一种可在空气环境下稳定保存的富锂硅碳负极材料。
2020年9月6日 · 本文以锂离子电池硅基材料作为研究目标,调研了近年来提升硅碳负极可逆比容量的研究工作,围绕硅碳二次粒子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硅基负极材料的预锂化研究、硅基黏结剂的研究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负极结构、工艺对锂电性能提升的核心作用,以期为硅碳
2023年12月6日 · 摘 要: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的优点在能源领域发展迅速. 硅基负极由于其高理论比容量被视为是继石墨 之后最高具发展前景的负极材料,但是硅基负极在嵌脱锂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和库
2022年11月24日 · 硅锂化后具有很高的理论克容量,约4200 mAh/g,是石墨的10倍左右。同时,硅还具有较低的电化学嵌锂电位(约0.4 V vs. Li/Li+),不存在析锂问题、储量丰富等优点,是公认的非常具有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024年12月17日 · 前 言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续航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池负极材料也在向着高能量密度的方向发展。传统石墨负极材料虽然工艺成熟、成本低,但是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发展已接近其理论最高大值(372mAh/g )。硅凭借着超高的克
2022年12月25日 · 硅锂化后具有很高的理论克容量,约4200 mAh/g,是石墨的10倍左右。同时,硅还具有较低的电化学嵌锂电位(约0.4 V vs. Li/Li+),不存在析锂问题、储量丰富等优点,是公认的非常具有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024-12-25 · 硅基负极材料(单质硅、氧化亚硅等)具有理论容量高、嵌脱锂电位合适、储量丰富、成本低等优点,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首选负极材料。然而,硅基负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大、导电性低、首次库伦效率低等问题。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