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 · Nano Res.│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林杰团队:柔性可拉伸智能织物用于电磁干扰屏蔽、电化学储能和应变传感监测: X-MOL首页 › 行业资讯 › Nano Res.│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林杰团队:柔性可拉伸智能织物用于电磁干扰屏蔽、电化学储能和应变
2022年9月29日 · 近日,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新型微纳储能器件团队许旺旺博士在新型质子电池、纳米功能材料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其成果"通过Grotthuss机制在金属态H1.75MoO3
2024年12月11日 ·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汪宏讲席教授团队在储能电介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ior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Enabled by Molecularly Interpenetrating Interfaces in Layered Polymers"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期刊 Advanced
2024年10月30日 · 然而,受限于传统离子穿梭模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倍率性能难以实现新的突破。 近年来,具有超快充特性的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吸引了广泛研究和关注,然而,其底层储能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解释。
2019年1月19日 · 研究成果增进了纳米尺度下储能材料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知识,为纳米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制备、新型柔性超电容器件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部分成果获2015年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2017年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并于2018年被提名申报国家自然
2020年12月12日 · 构筑了国际上第一名个单根纳米线固态储能器件,创建了原位表征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普适新模型,领先实现了高性能纳米线电池及关键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和应用。
2024年10月28日 · 团队 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高性能动力电池的迫切需求,长期 努力于高性能电池 及其关键 材料的研究,开发 了系列 高性能新型电池材料、提高 了电池的 能量密度和 循环稳定性,并积极探索下一代储能 电池 材料的前沿技术。
2022年9月29日 · 近日,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新型微纳储能器件团队许旺旺博士在新型质子电池、纳米功能材料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其成果"通过Grotthuss机制在金属态H1.75MoO3纳米带中实现质子存储"(Proton Storage in Metallic Nanobelts through the
2024年10月28日 · 团队 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高性能动力电池的迫切需求,长期 努力于高性能电池 及其关键 材料的研究,开发 了系列 高性能新型电池材料、提高 了电池的 能量密度和 循
2018年3月5日 ·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陈韦课题组与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以及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等团队合作,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石墨炔新材料的电化学驱动器,并从石墨炔材料微观分子驱动机制的发现,到宏观驱动器件的高能量转换效率驱动特性,开展了全方位面系统的研究。
作者:X-MOL 2020-12-13 注:文末有 研究团队简介 及本文 科研思路分析 航空航天、极地等极端应用环境要求电化学储能器件可低温及高倍率运行。低温运行须使用有机电解液;此外,有机电解液比水系电解液具有更宽的工作电压窗口,基于有机电解
2021年6月19日 · 团队简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现有成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以胡传跃教授为负责人。本团队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的制作技术,以及化学电源电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等电化学储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
"碳纳米材料和电化学储能"导师团依托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由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杨全方位红教授引领,成员包括两位国家杰青、两位科睿唯安"全方位球高被引科学家"、一位海外高层次人才。
2024年5月11日 · 储能材料与器件团队 Polymer Electrolytes team 团队负责人:陈超副研究员 团队成员:刘立春教授、吴凯博士等 团队简介: 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储能材料及器件团队在新能源材料领域重点聚焦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探索无机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燃料电池催化剂
2019年1月19日 · 研究成果增进了纳米尺度下储能材料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知识,为纳米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制备、新型柔性超电容器件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部分成果获2015年广
2024年12月9日 · 在李先锋的带领下,一支由储能技术带头人及核心骨干组成的战斗力极强的科研团队,在储能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批年轻肯干、踏实进取的80后、90后科技骨干
2020年9月8日 · 储能材料与器件团队Polymer Electrolytes team团队负责人:陈超博士团队成员:刘立春博士、吴凯博士等团队简介: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储能材料及器件团队在新能源材料领域重点聚焦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探索无机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超级电容
2020年5月8日 · 团队先后承担了"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科研项目20余项。
2022年9月29日 · 近日,三峡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新型微纳储能器件团队许旺旺博士在新型质子电池、纳米功能材料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其成果"通过Grotthuss机制在金属态H1.75MoO3纳米带中实现质子存储"(Proton Storage in Metallic Nanobelts through the Grotthuss
2023年11月10日 · 碳基电化学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紧密围绕未来新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开展绿色高效新能源材料及电池技术的研发工作,聚焦纳米结构新能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相关器件的设计开发,进行纳米碳基新能源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2017年8月17日 · 项目设置4个课题,分别有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承担,聚焦在"高效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这一亟待系统和摄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探寻高性能钾、铝等电池纳米电极材料和新型固体电解质体系,全方位面揭示纳米材料储能机制和容量衰减的本征因素。
2024年10月30日 · ——记武汉理工大学纳米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科研成果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21世纪以来,科技飞速发展,促进了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但同时,随着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如今全方位球已经面临能源危机,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是
2021年2月18日 · 微型超级电容器具有更高的充放电速率、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为电子元件节省空间,减小器件整体尺寸,是芯片式储能器件的最高佳选择。 近年来,关于多孔纳米结构的不断改进、薄膜的掺杂以及三维结构构筑成为主要的研究热点。
一、研究 中心概况 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子学 / 电子学材料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5 年 7 月,目前有教授两名,讲师三名,并在不断扩大师资力量。 研究中心以硅光子学与储能器件研究为基础,开拓研发新型光子学和纳米电子学材料
2024年10月28日 · ——记武汉理工大学纳米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科研成果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21世纪以来,科技飞速发展,促进了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但同时
2024年12月3日 · 储能纳米材料具有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被广泛关注。由于极易发生聚集或堆叠,纳米活性材料通常需要依靠支撑基底提供
2018年3月14日 · 因此,想要在驱动性能和应用上取得突破,就必须发展新型纳米结构活性材料,探索新的储能—转换机制。 科研团队 ... :研究新型的电子,离子和带电分子在固体,液体和大分子中的运动方式,来设计新的固体纳米器件,合成新型
2024年12月11日 ·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汪宏讲席教授团队在储能电介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ior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Enabled by Molecularly
2024年4月28日 · 储能材料与器件团队 团队负责人:陈超 储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在新能源材料领域重点聚焦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探索无机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超级电容器、动力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