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 · 通过将纳米图案化的电子传输层与无掺杂空穴传输层相结合, 1平方厘米电池的FF值为0.839,经认证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1.6%。 相关结果以" Nanoscale localized contacts for high fill factors in polymer-passiva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为题发表在 Science 期刊上。如图1所示,自2014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提升来源于开路电压(VOC)、短
2024年7月24日 ·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周惠琼等在Dion-Jacobson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设计与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该研究合成设计了系列具有层间轻微位移的Dion-Jacobson型钙钛矿材料,并实现了该材料在准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刮涂工艺上的最高高转换
2022年11月18日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作为新兴的薄膜光伏器件,通过最高近10年的发展,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到了25.7%,展现出巨大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然而高效的n-i-p结构电池批次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差, 成为钙钛矿电池 产业化应用的 关键限制 。
2022年1月6日 ·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黄劲松等2020年发表于Science上的一篇工作,该项工作中根据DLCP技术(激励电平电容压型)测试对钙钛矿缺陷密度相关研究,对单晶、多晶钙钛矿中缺陷态浓度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测试,发现单晶钙钛矿中的缺陷密度随空间变化横跨
2024年8月13日 · 目前,小面积(<0.1 cm2)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SC) 的功率转换效率 (PCE) 最高近已提升至 26% 以上,接近基于 Si、碲化镉 (CdTe) 和铜铟镓硒的商业光伏 (PV) 技术水平。 关键问题. 然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PSC在长期运行稳定性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本文从阐述具有不同纳米陷光结构的钙钛矿电池性能出发, 对不同结构进行了对比与总结, 并分析了其中的优势与劣势. In recent years, nano-structures used as light harvesting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erovskite cells to enhance the photon absorption of cells. The introduction of trapping structures in perovskite cells can change the photon propagation in the cell and the photon
2024年11月6日 · 2、首次将三苯胺(TPA)功能化的金属纳米团簇(NCs)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实现了高达25.1%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 3、金属纳米团簇的无机金属内核增强导电性,有机TPA壳层优化载流子传输。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可调的带隙而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 然而,钙钛矿/空穴传输层(HTL)界面的载流子传输和复合问题仍限制
2024年9月30日 ·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也称作新概念太阳能电池。
2024年11月6日 · 当对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含有MAI、FAI、CsCl、MACl、PbI2)加入 Cl后,通过NMR光谱表征,发现 +阳离子对应于3.6ppm和8.2ppm的信号立刻消失,但是发现产生四个新信号,通过进一步通过1H-13C异核单量子相干性(HSQC)表征和异核多碳相关谱(HMBC)表征,验证发现原位形成了一种未曾发现的阳离子 +。 通过ssNMR表征进
2024年7月26日 · 摘要: 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因其优秀的光伏性能和低成本制造工艺成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有利候选者。 其中,氧化锡(SnO 2 )具有优秀电荷迁移率和电子提取效率,广泛用作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电子传输层(ETL),相应的n-i-p型单结钙钛矿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