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 · 调节"死层"掺杂浓度和厚度,研究"死层"结构参数对太阳能电池IQE曲线、开路电压UOC、短路电流ISC和电池效率E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的是P型太阳能级多晶硅硅片,面积为156 mm×156 mm,电阻率为1~3 Ω·cm,厚度 (190±20) μm。 硅纳米结构通过金属辅助化学刻蚀及碱修饰方法制备,首先将清洗干净的硅片浸没在HF-AgNO3混合溶液中沉积银纳米颗粒;其次将
通过研究掺杂浓度的优化,可以探索最高佳的掺杂浓度范围,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优化的方法包括理论模拟、实验分析和数据回归等。 通过建立模型和实验验证,可以确定最高佳的掺杂浓度,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2022年1月22日 · 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TOPcon)是2013年在第28届欧洲 PVSEC 光伏大会上德国 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所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首先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 1~2nm 的隧穿氧化层,然后再
2023年10月7日 · 本文主要研究磷扩散对多晶硅层及硅衬底掺杂情况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磷掺杂量、推进温度及推进时间对电化学微分电容电压 (ECV)曲线及太阳电池电性能参数的影响,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推荐首选出最高适合的磷掺杂参数。 采用德国WEP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VP21的扩散浓度分布测试仪测试磷扩散后的磷浓度分布曲线;使用Halm脉冲太阳模拟器在25 ℃环境温度
2023年4月17日 · 为什么需要 SE(选择性发射极)?原因在于:常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采用均匀高浓度掺杂的发射极。较高浓度的掺杂可以改善 硅片与电极之间的欧姆接触,降低串联电阻,但也容易造成较高的表面复合。
2021年5月25日 · 对 CIGS 太阳能电池单层物理特性的研究是设计和制造高效器件的重要参数。 因此,这项工作使用 SCAPS 1D 软件演示了厚度和载流子浓度掺杂依赖性模拟。
2018年8月29日 · 以"死层"掺杂浓度和厚度变化,分析"死层"结 构参数对纳米结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内量子效率曲线、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电池效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掺杂浓度减少到与第2层发射区相同时,拟合电池效率可达18.10%,比样品电池效率
2023年9月25日 · 本文建立了分析模型,通过室温下非极性(In,Ga)N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和效率来评估光伏性能。 评估铟含量和结构厚度(包括掺杂浓度影响)以获得产生高效率的最高佳值。
2022年4月17日 · 新加坡SERIS研究所开发的双面monoPoly6英寸大面积太阳能电池获得了23.4%的 转换效率,同时天合光能研发的大面积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至24.58%。但至今
通过金属辅助化学刻蚀及碱修饰方法制备纳米结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按照"死层"模型运用PC1 D模拟软件拟合样品的内量子效率曲线.以"死层"掺杂浓度和厚度变化,分析"死层"结构参数对纳米结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内量子效率曲线,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