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 摘要: 作为最高主流的储能电池液冷技术,间接冷板冷却技术相比风冷技术虽然实现了在电池换热和均温效果上的突破,但仍存在着电芯顶底区域温差过大、液冷管路循环阻力过大和功耗过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工作以某型电池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新型的
2024年10月17日 · 唐爱坤等为50A·h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设计了微通道液冷板,在方形大容量电池放电末期产热急剧增大的情况下,微通道液冷板可以控制电池组表面最高大温差在1.5℃内。双层分形微通道液冷板和嵌入式对称结构的双层分形微通道组在动力电池热管理中也得到了应用。
2024年11月27日 · 摘 要 作为最高主流的储能电池液冷技术,间接冷板冷却技术相比风冷技术虽然实现了在电池换热和均温效果上的突破,但仍存在着电芯顶底区域温差过大、液冷管路循环阻力过大和功耗过高等问题。
2024年11月29日 · 为进一步改善波形冷板的冷却效果,Cao等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波形液冷通道,曲率与锂电池相匹配。 仿真结果表明:在流量为36 L/min的2C放电倍率下,最高高温度和温差分别为39 ℃和11 ℃,在维持电池温度方面表现优秀。
2024年3月12日 · 研究结果表明,浸没式液冷更适用于圆柱形电池,当冷却液填充量为30%时,电池的最高高温度可降低18.6℃;而方形电池则更适合使用冷板换热方法,使冷却液在金属板内流动。
2024年10月17日 · 储能液冷温控系统通过储能、放能、散热和温控等步骤来实现对电池的管理,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电池寿命。 载冷剂将电池冷板吸收的热量通过蒸发器释放后,利用水泵运行产生的动力,重新进入冷板中吸收设备产生热量;机组在运行中,蒸发器(板式换热器)从载冷剂循环系统中吸取的热量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吸热,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并通过制冷剂
2024年12月17日 · 浸没式液冷技术是将储能电池直接浸没在冷却液中,电芯与冷却液直接接触,彻底面与氧气隔离,实现对电池直接、快速、充分冷却降温,确保电池在
2023年12月7日 · 液冷相较于风冷和相变材料冷却方式具有传热系数较高、温度分布均匀等优点,因此,液冷式热管理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 国内外对液冷式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换热组件的结构设计及布置、热管理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参数优化。
2024年11月25日 · 摘 要作为最高主流的储能电池液冷技术,间接冷板冷却技术相比风冷技术虽然实现了在电池换热和均温效果上的突破,但仍存在着电芯顶底区域温差过
2024年11月25日 · 研究发现:相比于冷板冷却系统,浸没式冷却系统下电池包顶面最高高温度和最高大温差均明显下降,系统整体冷却性能显著提升;同时浸没电芯顶底区域最高大温差大幅度缩小,有效解决了冷板冷却时存在的顶底区域温差过大的问题;随着冷却液流量和电芯间距的增加,电池包顶面最高高温度和最高大温差均不同程度下降,但其温度下降率逐渐下降;喷射孔数量的增加使得电